在维端网的《合作伙伴看技术栏目》中,许多合作伙伴认为,当下,没有一种网络技术比 软件定义广域网 (SD-WAN)更有热度,而这种热度确实也源于SD-WAN本身的实力过人。
大量网络专业人员要么正在进行 SD-WAN 部署,要么正在制定近期路线图。原因是 SD-WAN 架构针对云计算进行了优化,而传统 WAN 是在客户端-服务器计算成为常态时设计的。
随着居家办公模式将更多应用程序转移到云端,SD-WAN 的采用速度也加快了。
那么,SD-WAN 是 MPLS 终结者吗?
最直接的答案是不。
事实上,这两种技术是互补的,因此了解如何使用任意一种技术来设计最具性价比的网络非常重要。
许多 SD-WAN 供应商一直将 SD-WAN 定位为 MPLS 终结者,因为前者可以利用多个宽带电路来连接分支机构。
许多中小企业的观点是,企业可以放弃传统的 MPLS 网络并节省大量电信费用,但这并不意味着 MPLS 不再在企业 WAN 中发挥作用。
MPLS 多协议标签交换(英语: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缩写为MPLS)是一种在开放的通信网上利用标签引导数据高速、高效传输的新技术。MPLS 网络是专用的网络,并使用高级路由协议使用不同的路径在网络上发送不同类型的流量。
例如,视频和语音需要低延迟路由来确保较高的性能, MPLS 的优点是保证快速、可靠的数据包传输,使其成为高性能或实时应用的理想选择。
MPLS 的缺点是成本,这对于长距离、全球网络连接来说非常重要。
传统MPLS网络的一个特点是采用主动-被动架构。这意味着企业客户必须购买两条链路,但只能通过主链路发送流量,除非它完全失效;只有这样,流量才会通过被动链路重新路由。为了获得更高的网络可靠性,客户实际上为单个连接购买了两次带宽。
SD-WAN 是对现有网络的覆盖,其中可能包括 MPLS,但最常在最后一英里使用宽带,然后在中间一英里使用互联网。该技术使企业能够在主动架构中利用多个网络连接,其中流量可以通过实时确定的最佳连接发送。决定因素包括流量的延迟敏感性、一天中的时间、成本以及各个链路的当前状态。
使用互联网和宽带连接比 MPLS 更便宜、更可靠,因为它提供多条路径,并且提供更大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归功于 SD-WAN 的软件定义性质,它将网络的控制方面与硬件解耦,因此可以集中管理网络范围内的路由更改,并在短时间内执行所有更改。
合作伙伴认为,SD-WAN 的潜在优势包括降低成本、提高网络可靠性和集中管理。
SD-WAN 的缺点是,如果网络仅构建在性能可变且不可预测的宽带互联网上,则应用程序性能可能无法预测。在这种情况下,SD-WAN 的多路径功能提高了可靠性,但应用程序性能可能难以管理。
另一方面,在设计 SD-WAN 时,企业可能会倾向于将其设为全宽带,因为长距离 MPLS 连接可能非常昂贵,与本地宽带相比,跨洋连接通常需要数千美元。
企业必须自问,成本与可预测性之间的权衡是否值得。在此,没有单一的正确答案,因为所有企业都是不同的,但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某些应用程序在宽带和互联网的不可预测性下无法正常运行,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其中的示例包括交易系统、实时 CAD 程序以及语音和视频。
近日,一个实际的场景例子证明了使用 MPLS 与互联网在连接距离较远的城市之间的性能差异有多大——达拉斯与迪拜之间使用 MPLS 的平均响应时间约为 50 毫秒,而使用互联网的平均响应时间约为 600 毫秒。
如此大的差异带来的问题会造成一种情况,即某些应用程序有时可以很好地工作,而有时却表现得很糟糕。这种不一致可能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因为它会对应用程序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降低生产力。
小型企业和区域公司可以使用全互联网 WAN,并且可能不会对用户体验产生太大影响,因为重要流量的连接长度足够短。但对于全国性或全球性企业来说,情况并非如此。
对于这些分布广泛的企业来说,优化成本和提升性能会首选SD-WAN 作为架构,将宽带和互联网以及 MPLS 融合在一起,以创建两全其美的场景。
这可以通过使用宽带进行最后一英里连接以及结合互联网和 MPLS 进行长途连接来实现。多个宽带连接可确保弹性连接,并且应用程序可以根据其所需的性能通过 MPLS 或互联网进行定向。
高性能、实时和关键任务应用程序将通过 MPLS 进行引导,并且尽力而为的流量将使用互联网。通过这样做,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这些链路的大小来仅为需要高性能网络的业务应用程序子集提供连接,从而减少在 MPLS 上的支出。
MPLS 节省的成本通常会使 SD-WAN 基础设施的投资相形见绌,因此,通过一些良好的规划和前期作业,公司可以降低运行网络的总成本。
SD-WAN 的兴起引发了一个问题:SD-WAN 还是 MPLS 更好。答案是两者都是,因为它们用于解决不同的问题。一个不能取代另一个;相反,它们是互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