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和AI,本来自两个世界:一个诞生于组织之间的协同网络,强调开放、互联、合作共赢;一个源自技术的前沿疆域,专注于智能算法、数据驱动与算力架构的突破。
但在思科的语境里,“生态”与“AI”正在构建未来的数智融合逻辑——生态之上繁衍AI,AI之中敷荣生态,两者形成一种能够助力伙伴、用户跨越AI阈值的能力体系。
实际上,“AI阈值”,本质上考验的并不仅仅是产品供应商技术能力的高低,更是一个组织、生态乃至产业在智能化演进中的综合成熟度与体系协同能力。
而站在生态伙伴的角度看,AI阈值则聚焦于前者“能不能用好AI”,再到“能不能让AI成为其市场竞争力的跃迁能力。

思科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黄志明
“随着代理式AI深入各行各业,企业对基础架构的智能化、自动化与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思科凭借在网络与安全领域的深厚积累,致力于帮助客户实现更高效的运维、更强韧的安全防护和更敏捷的业务响应,全面释放AI带来的业务价值。”思科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黄志明在近日举办的,思科2025生态创新峰会如是说。
伙伴心声,所有人都想见思科
思科2025生态创新峰会现场,从提升智能运维效率的 AgenticOps、优化客户服务体验的 Webex AI助手,到强化防护能力的 6100系列与200系列防火墙,再到Splunk Observability Cloud、AppDynamics与ThousandEyes的深度集成,思科的“流量”新品,凭借自身的Top实力收获粉丝赞许的同时,更被业界视为赋能行业,撬动整个AI生态跃升的力量核心。
一位与会嘉宾对维端网表示:“现在所有人都想见思科,AI生态到了加速干,使劲儿干的时刻。”
在业界看来,思科生态不仅意味着“伙伴协同”,更意味着“AI场景链路”的全流程共建”。换句话说,伙伴和用户都需要基于思科的生态之网,更快,更有力量的跨越AI阈值,进入具有AI竞争力的赛道。
毫无疑问,思科最具吸引力的特质之一即是它的“平台”力量。在中国市场深耕的三十年间,思科无论是基于产品亦或是多样化的市场支持,其所展现的“生态力量”在时光长河中熠熠生辉。
而其最令人称道的“合作机制”与“渠道实践”,今天仍然被拥趸们奉为ICT生态的制胜宝典。
今天的AI热潮下,思科中国,意图将自身压舱石——“平台+生态”为核心的合作法宝升级再造——将其构建为凸显智能化、强耦合、广覆盖、共生共赢的生态之网。
与此同时,这张网也正在迎来与本地数智化的多元生态土壤对接的机遇与挑战。
例如,在AI工具价值深入行业的过程中,伙伴的价值不尽相同,有的强调“落地ROI”,聚焦产品“场景模块化”,有的强调“治理结构”,还有的伙伴强调“推理成本”—— 而思科要做的,不是替代谁、主导谁,而是编制,布线,其逻辑清晰明确:用平台“连接”技术模块、用生态“编织”方案优势,在合作中赋能伙伴,成就用户。
赋能生态,用平台连接技术模块
首先,如何用平台连接技术模块?显然,思科并没有选择单点突破,而是从“系统性工程”的角度出发,完成了以AI为核心的基础设施重构。

思科大中华区资深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候胜利
在思科大中华区资深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候胜利看来,这场重构的本质,是将AI真正嵌入企业的“神经系统”之中——从底层架构到管理平台,从边缘节点到全局安全,将智能能力织入每一处架构及流程之中。
侯胜利强调,思科通过全栈化产品、平台级协同与生态整合,围绕AI原生产品(AI-native):如AI Canvas、Agentic Op;数据平台与可观察工具,如Splunk、ThousandEyes;AI基础设施能力,如Silicon One芯片、Nexus交换平台、800G网络、高性能交换架构等;安全与可信AI体系:如零信任网络访问(ZTNA)、AI原生防火墙、Foundation-Sec-8B等技术,实现平台与技术模块的顺势整合,满足所有AI场景着力生长的市场需求。
而对于伙伴而言,可在思科的产品平台之上共建“AI Ready”解决方案,覆盖医疗、制造、交通、教育等多个垂直行业。
侯胜利强调,从基础能力到生态共建,再到助力行业,技术是关键变量之一。本次大会上,思科重点推出的新品,并非抢占一个“AI工具市场”,而在于补强一个满足用户的全栈式、多能力、多场景的AI产品平台。
在数据中心层面,思科推出Nexus统一管理平台,打通传统ACI与新型网络架构,实现数据中心架构统一。同时,思科与英伟达合作推出AI Defense方案,提升AI模型训练与推理的安全性。配套的6100系列防火墙和混合网格防火墙架构,覆盖物理与虚拟安全场景,满足多云部署需求。
在未来工作空间方面,思科发布15款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以及具备AI边缘推理能力的C9350/C9610智能交换机,推动AI能力下沉至园区端。AI Canvas平台则以智能体驱动的运维能力,提升协作与管理智能化水平。
在数字韧性层面,Splunk平台新增AI/ML能力,并与AI助手深度整合,实现业务流程与安全态势联动分析。同时,思科发布支持SD-WAN的Firewall 200 200系列防火墙,强化网络边界控制,构建“网络即安全”的智能安全体系。
成就伙伴,用生态“编织”方案优势
AI落地的关键,不在于模型有多先进,而在于是否真正回应了行业的真实问题。而中国,正在成为全球AI场景创新最快、积淀最深的热土——大量应用从端到端的流程中产生,孕育出从工业质检到智能医疗,从政务协同到智慧出行的多样化需求。
面对这片“需求密度”极高的市场,思科选择了将其生态战略全面“AI化”,力图构建起一个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伙伴协同为驱动、以平台连接为支点的智能共建体系。
显然,用生态“编织”行业方案是这一体系的关键之匙。

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合作伙伴事业部总经理周丹
“我们所有与AI生态相关的战略,都源自于客户至上、客户驱动。”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合作伙伴事业部总经理周丹,道出了思科生态战略的出发点。
过去的生态体系,往往基于单一产品销售链条展开。但在AI时代,客户的需求已从“买一个产品”变为“解决一个问题”。这就意味着,任何AI解决方案都不可能来自单一厂商,必须是生态能力的集合。
正如周丹指出:“大家看到我们今天在现场发布的解决方案,没有一个是思科单独完成的,全都是基于客户场景,融合多家合作伙伴的能力打造而成。”
显然,思科正在将大量的中国经验沉淀为全球可推广的AI方案样板。
周丹指出,思科始终坚持“Partner-led”的商业模式,超过98%的业务都通过合作伙伴完成。而在AI时代,这一合作关系将更加紧密且深入。
基于此,思科强烈意识到本地化需求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因此,其AI生态中的“共建”机制,更强调本地场景适配、软硬整合协同与合作伙伴能力释放。合作伙伴不仅仅可以连接思科的产品,还包括对第三方GPU厂商、大模型平台、容器生态、运维工具的整合能力,让合作伙伴能在思科平台上构建属于自己的AI服务。
这样的生态格局,让思科不仅收获了产业界的赞许,同时也让合作伙伴紧紧的团结在思科周围。
周丹给出了一组亮眼的数据:在大中华区,有超过2000家与思科有持续生意往来的合作伙伴;其中250多家合作超过20年,540多家企业与其合作超过10年。对于一家跨国科技公司而言,这样的生态粘性,并不多见。
“我们希望以全球的技术优势,加上客户端的应用场景,真正赋能合作伙伴。”这种定位决定了思科在业务模式上始终是“以伙伴为主”。
而思科所强调的,98%以上的生意来自合作伙伴,也同时印证了,其几乎把绝大部分前端业务交由生态系统去完成。
这一极具“让渡性”的战略,背后恰恰体现的是最强的控制力:只有真正相信生态、懂得赋能,才能收获最长久的陪伴。
“我们希望思科的AI生态体系,可以成为企业在AI转型当中的第一选择。”周丹表示。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思科不会停下强化基础设施、安全和可观察性的核心优势的脚步,更为给力的举措还有:拓展更多类型的合作伙伴——包括咨询服务商、SaaS平台、R&D厂商、大模型提供者和运营服务商等,实现从底层算力到上层应用的全链路打通。
在业界看来,这是一种真正面向未来的生态设计:不再强调控制权,而是强调连接力;不再完全围绕思科自身,而是围绕客户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价值。
面对伙伴,听生态真言

毕马威亚太区“智链企业”数字化转型资深牵头人柳晓光
“从战略规划,到业务需求的挖掘,以及配套支撑体系,这是咨询公司可以在这个市场上与大家一起合作共赢的地方。”毕马威亚太区“智链企业”数字化转型资深牵头人柳晓光强调,从Sale with升级到biuld with,合作伙伴与思科需要将各自能力有机地放在一个解决方案里,共同地面对客户,让1+1>2。
“我们与思科合作了28年,现在还在‘甜蜜期’。” 神州数码通明湖云和信创研究院AI解决方案中心负责人李盛如是说。

神州数码通明湖云和信创研究院AI解决方案中心负责人
李盛认为,神州数码与思科价值观一致、互信、开放。这其实也揭示了两者长期合作的底层逻辑:一是价值观,神州数码一直在做IT生态资源的整合者,追求将先进技术服务于中国企业,与思科全球技术本地化落地的思路不谋而合;二是互信,在合作中之所以能够长久走下去,关键在于两者既能“互相补位”,也能彼此信任支持;开放性,思科持久释放自身的技术能力,以平台合作思维助力神州数码在生态链中不断成长。
华讯网络高级副总裁李仲的观点颇具“地气:思科不是一家“割韭菜”的厂商,而是一个“懂得合作逻辑”的老牌玩家。当生态伙伴赚到钱,生态才能活得长,活得好。

华讯网络高级副总裁李仲
李仲强调,思科是“授人以鱼”+“授人以渔”的典范。多年来,华讯的技术体系和方法论,很多都是从思科中学来的。同时,思科懂得“让渡利润”,维护生态的可持续性。同时,在设备之外的服务环节,思科给了合作伙伴充分成长空间,形成良性的“服务—盈利—再投入”闭环。
相比老牌伙伴,新锐伙伴超擎数智,则代表了思科生态中“新鲜血液”的声音。
超擎数智总经理唐春峰坦言,从大模型训练到行业推理的转向,是AI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让网络、存储、安全等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他指出,行业客户对数据安全的重视远超以往,落地AI必须建立在高效、可靠的IT架构之上。在与思科、英伟达的联合创新中,超擎数智打造了覆盖“三硬三软”的AI全站解决方案,并在医药、金融、教育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典型落地。

超擎数智总经理唐春峰
“AI不是拼参数,而是拼效率、拼交付。”唐春峰表示,超擎数智愿与思科一道,共同打造可复制、可规模化的行业AI应用平台。
AI时代,思科的生态战略,正是以一种深层次的系统视角,把技术、业务与合作重新编织在一起。深入这张逐步织密的AI生态之网中可见,思科既是布线者,更是一个无可挑剔的赋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