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科技出海生态平台

博通“收紧”VMware云服务合作:要“瘦身”也要“健康”

2025年10月,博通(Broadcom)再一次在 VMware 生态上掀起波澜。这一次,它的目标是“精简”与“聚焦”——将重点放在一小群高绩效、技术实力突出的合作伙伴身上,重塑 VMware Cloud Foundation(VCF)生态。

在一篇官方博客中,博通 VCF 部门合作伙伴、托管服务和解决方案 GTM 副总裁 Ahmar Mohammad 明确表示,公司将“继续优化 VMware 云端服务供应商(VCSP)生态系统,并将在大多数市场减少授权 VCSP 合作伙伴的数量”。这一调整将自11月起,在博通新财年正式生效。

对外界而言,这并非一次简单的“名单调整”,而是一场关于控制力、效率与生态边界的深层重构。自2023年底正式完成对 VMware 的收购以来,博通的整合逻辑始终清晰——去冗余、提利润、聚焦关键客户。这一轮对 VCSP 网络的重整,正是这一逻辑在云生态层面的延伸。

收紧与聚焦:VCSP “瘦身”的商业逻辑

博通此番调整,核心目的是“聚焦高绩效合作伙伴”,即在生态中保留那些能证明自身具备持续投资能力、深厚技术专长与客户价值创造力的玩家。Ahmar Mohammad 在博客中直言,这意味着将重点合作对象限定在那些“展现出历史绩效、技术能力、投资意愿、市场份额与战略一致性”的伙伴。

这其实延续了博通整合 VMware 以来的一贯思路。自收购完成以来,博通已陆续削减了 VMware 的免费许可模式、取消部分低利润 SaaS 项目、整合渠道结构。VCSP 生态的收缩,是继订阅授权统一化与产品组合精简之后的又一关键步骤。

在7月中旬与合作伙伴的会议中,博通就已暗示:未来的 VMware 云业务将更注重高质量合作伙伴关系,而非数量扩张。如今,这一策略正式落地。

从业务层面看,博通的理由并非空洞。VMware Cloud Foundation(VCF)作为其旗舰产品,正被定位为“私有云平台的核心底座”,而 VCSP 网络则是其进入市场的主要通路。Mohammad 指出,通过集中资源扶持少数顶级 VCSP,博通希望提升整体客户体验和管理效率,让合作伙伴能够与 VMware 的创新节奏保持同步。

“这种改进的方法使我们和合作伙伴能与客户成果和创新进行战略性协同,从而为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带来更大的成长与获利潜力。”他说。

从博通的角度看,VCSP 数量过多反而造成了生态效率低下:不同区域合作伙伴能力参差不齐,定价体系复杂,支持与培训投入分散,影响了客户体验一致性。集中合作、强化赋能、缩短反馈链条,或许正是其寻求更高毛利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转型与风险:一场生态“洗牌”的必然代价

然而,这种“聚焦”战略,也不可避免地意味着“淘汰”。对于那些未能续约的合作伙伴而言,失去 VCSP 授权将不仅是业务规模的缩减,更可能导致客户迁移与信任断层。

Mohammad 在文中坦言,不续约的合作伙伴“将无法获得 VCF 许可可移植性认证”,也即不能再帮助客户将现有 VMware Cloud Foundation 许可证迁移至公有云。这无疑为客户留存与业务衔接增加了风险。

他建议,这些合作伙伴应“尽快通过与留任伙伴评估策略替代方案来创造价值,以确保客户的无缝过渡”。这一表态显示,博通意识到整顿带来的阵痛,也试图通过“合作过渡”机制避免客户流失。

事实上,博通早在年中就开始为这一转型预热。公司高层在多次公开会议中提到,VMware 的未来发展重心将是“价值导向的专业化”,即让合作伙伴专注于高附加值的企业级客户,而非低利润的分销业务。这种模式更接近传统大型企业服务体系——规模更小,但利润率更高、技术壁垒更强。

但业界担忧的恰恰是这种模式对生态的“收缩效应”。许多中型云服务商、区域托管服务提供商(MSP)可能因此被迫退出 VCSP 网络,从而造成客户服务真空。一些分析师指出,这或将削弱 VMware 在中端市场的渗透力,尤其是在亚太地区和新兴市场。

一位长期从事 VMware 云服务的合作伙伴负责人在接受业内媒体采访时坦言:“我们理解博通追求效率的动机,但从客户角度看,他们最需要的是连续性与稳定性。如果生态骤然收紧,迁移与服务支持可能出现断层,这对品牌信任是个考验。”

Mohammad 也在博客中承认,“转型可能充满挑战”,但强调博通“正积极为合作伙伴和客户提供帮助,确保这些举措尽可能顺利,并尽快带来真正的价值。”

聚焦高端客户:私有云竞争的新博弈

从更大的产业视角看,博通此次行动不仅是渠道重组,更是云计算市场格局调整的一个缩影。

随着生成式 AI 推动企业算力需求升级,混合云与私有云重新获得关注。VMware Cloud Foundation 正是博通押注的战略核心——它连接本地数据中心、托管云与公有云,为企业提供统一的基础架构层。

博通希望借此将 VMware 打造成“企业私有云的首选平台”,与超大规模云厂商形成差异化竞争。这需要更高的生态一致性与标准化能力,也解释了为何博通要收紧合作伙伴体系。

Mohammad 在声明中表示:“合作伙伴将与博通携手合作,共同实现我们将 VMware Cloud Foundation 打造成首屈一指的私有云平台的愿景,使他们能扩展规模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这种战略的本质,是用“少而强”的合作伙伴网络支撑更复杂、更高端的客户场景——涵盖 AI 基础设施部署、跨云迁移、数据主权合规等方向。对于留任的 VCSP 来说,这意味着更高的进入门槛,也意味着更大的成长潜力。

投行分析师指出,博通的这一策略或将带来“利润率与生态稳定性的再平衡”。通过强化核心伙伴关系,博通可提升平均合同价值与客户留存率,从而为 VMware 业务注入更可持续的现金流。而被淘汰的中小型伙伴,则可能通过与大型 CSP 或 MSP 建立次级合作关系继续服务客户。

对客户而言,短期的不确定性或许难以避免,但从中长期看,博通的目标是建立更具一致性的全球支持体系,让客户“与能提供持续互动与可信指导的伙伴建立联系”。

结束语:从“规模”到“质量”的转向

博通的 VMware 策略,正在让整个产业重新思考“生态”一词的含义。过去,生态被视为一种规模游戏——合作伙伴越多越好,覆盖越广越强。但在云与 AI 融合的今天,复杂性正成为最大的成本。

博通显然不想再被庞杂的渠道体系拖慢转型节奏。它要做的,是将 VMware 的商业模式从“分销扩张”转向“价值共创”,以少数深度合作伙伴形成强绑定关系,共同服务企业级市场。

这种模式的成功与否,还需时间检验。过度集中可能带来创新风险与区域空白,但若执行得当,它也可能让 VMware 重新找回盈利能力与技术话语权。

“归根结底,这项策略旨在让客户受益,”Mohammad 在文章结尾写道。或许,对博通而言,这场聚焦行动的真正目的并非削减合作伙伴数量,而是重塑 VMware 生态的秩序与效率,让它在 AI 驱动的企业基础架构竞争中重新占据主动。

中国区还需要提吗?

在博通收购 VMware 之前,中国市场上的 VMware 合作伙伴数量相当庞大。
据业内统计,2022年时,VMware 在中国有上百家注册的服务提供商(VCSP),涵盖全国主要云城市区域,包括多家本地 MSP(托管服务商)与行业云集成商。

但自博通接管后,合作体系经历了两轮调整:

第一轮发生在 2024 年底至 2025 年初:博通推行新的授权和订阅模式,许多中小合作伙伴因无法满足最低营收或技术支持要求被清退;

第二轮则是目前正在进行的 VCSP生态精简计划,明确将授权数量“显著减少”,只保留“战略性、高绩效”伙伴。

结果是,如今在中国能继续保留VCSP身份的厂商已屈指可数。
目前仍与博通保持深度合作的,主要包括:少数大型系统集成商(如神州数码、华讯网络等);国际云厂商在中国的合资或合作实体;个别跨国 MSP(例如在香港或新加坡有数据中心节点的服务商)。

其余本地云服务商、大量区域合作伙伴,已在 2025 财年前后退出 VMware 生态,或转向国产替代方案,如 华为云 Stack、浪潮信息、超聚变、新华三云 等阵营。

✅ 复制成功!快去朋友圈粘贴发送吧!
✅ 链接已成功复制!
赞(1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维端网 » 博通“收紧”VMware云服务合作:要“瘦身”也要“健康”

AI与科技出海生态平台

联系我们关于维端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